成为雍正

作者李正 著,博集天卷 出品
出版社岳麓书社
详情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381917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明清史
作者介绍李正 天津市重点高中历史教师,而在教书育人之外,他也是B站百万粉丝心中的“夺嫡区宝藏UP”。作为新晋B站百大UP主,他的个人账号【正直讲史-李正Str】创下了1亿播放量。 他从“九子夺嫡”的清宫大戏延展开去,另辟蹊径,不论是对其他“看戏”皇子生平事迹的讲述,还是对被人们所遗忘的公主们的命运重现,在为读者带来读史新角度的同时,也为今天的我们重新理解雍正以及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打开了一扇充满惊喜的新窗。 李正笔下的历史总是细节饱满、人物鲜活。那些藏在历史角落里的“一笔姓名”一向是他关注的重点,他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而出,重焕光芒。
内容简介他是今天故宫的当家IP,他的故事,是后世无数清宫剧、穿越剧的“大学”。 勤政、多疑、冷酷、重情……似乎我们对这个复杂的雍正并不陌生,再加上层出不穷的清宫剧,也成功把这位帝王塑造成了我们身边一位熟悉的老伙计。可他到底是怎样的?那段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本书详细阐述了雍正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成长之路,以及掩盖在“康乾盛世”背影下的雍正一朝的真实面貌。全书结合了大量的史料分析,系统梳理了相关的档案文献,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再现了清帝国拐点时期的历史群像。 lt;p->他是今天故宫的当家IP,他的故事,是后世无数清宫剧、穿越剧的“大学”。 ->->勤政、多疑、冷酷、重情……似乎我们对这个复杂的雍正并不陌生,再加上层出不穷的清宫剧,也成功把这位帝王塑造成了我们身边一位熟悉的老伙计。可他到底是怎样的?那段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本书详细阐述了雍正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成长之路,以及掩盖在“康乾盛世”背影下的雍正一朝的真实面貌。全书结合了大量的史料分析,系统梳理了相关的档案文献,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再现了清帝国拐点时期的历史群像。 ->->特别是关于雍正本人,是结合对其他历史性人物的生动描绘所塑造而出。借外部视角、借他人之言,在轮廓清晰的雍正正颜之外,带来一份我们不曾留意过的雍正侧写。而与此同时,那个上承康熙、下启乾隆的雍正王朝,就这样款款而来。lt;/p->显示全部信息
内容试读忙里偷闲:胤禛的业余生活 夺嫡、新政、奏折、黑料……政治场中的雍正,其轮廓已然渐渐清晰,尽管政治场很重要,但这依旧不能代表一个人完整的一生。 那雍正这一辈子,从皇子到皇帝,朝堂之外的他又是怎样的呢? 一、热衷艺术的“文艺青年” 在正常情况下,满洲皇族出身的人,他们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往往是去打猎,去射杀各种小动物。早在后金时期,皇太极就跟满洲上下都强调过: 我国家以骑射为业……欲尔等识之于心,转相告诫,使后世子孙遵守,毋变弃祖宗之制耳。 满洲子子孙孙都得认真练习骑射,否则就是背弃祖宗。 在满洲入关以后,康熙和乾隆这对爷孙,骑射功夫都是非常好的。然而奇怪的是,作为康熙的好儿子、乾隆的好父亲,夹在清朝武德最充沛的两位皇帝中间的雍正,反倒是极其厌烦骑射、打猎的。 像木兰围猎这种和蒙古王公沟通感情、必须由皇帝亲自参加的活动,雍正除了登基前当皇子时陪着康熙去过几次之外,登基之后,他就把这事全推给弟弟老十三怡亲王允祥了。朕就不去了,你替朕去就完了,咱俩谁去不一样?lt;p->忙里偷闲:胤禛的业余生活 ->->夺嫡、新政、奏折、黑料……政治场中的雍正,其轮廓已然渐渐清晰,尽管政治场很重要,但这依旧不能代表一个人完整的一生。 ->->那雍正这一辈子,从皇子到皇帝,朝堂之外的他又是怎样的呢? ->->一、热衷艺术的“文艺青年” ->->在正常情况下,满洲皇族出身的人,他们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往往是去打猎,去射杀各种小动物。早在后金时期,皇太极就跟满洲上下都强调过: ->->我国家以骑射为业……欲尔等识之于心,转相告诫,使后世子孙遵守,毋变弃祖宗之制耳。 ->->满洲子子孙孙都得认真练习骑射,否则就是背弃祖宗。 ->->在满洲入关以后,康熙和乾隆这对爷孙,骑射功夫都是非常好的。然而奇怪的是,作为康熙的好儿子、乾隆的好父亲,夹在清朝武德最充沛的两位皇帝中间的雍正,反倒是极其厌烦骑射、打猎的。 ->->像木兰围猎这种和蒙古王公沟通感情、必须由皇帝亲自参加的活动,雍正除了登基前当皇子时陪着康熙去过几次之外,登基之后,他就把这事全推给弟弟老十三怡亲王允祥了。朕就不去了,你替朕去就完了,咱俩谁去不一样? ->->对于雍正不爱打猎这事,似乎也容易理解,毕竟他常年勤于批奏折,怕是想打猎可能都没时间。不过,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文物,却为我们找到了其他的解释。此文物名叫“木葡萄纹桦皮雍正帝御用弓”,弓身所附二皮签上用满汉文书写了“世宗皇帝葡萄花面弓四力半”。这个“四力半”,指的就是拉开这个弓所需用的力气是四力半。“力”是一个计量单位,一般情况下,“力”的数值都是越大越厉害。当时,清朝军队中日常使用的弓,最沉的若拉开应该要“十八力”,而雍正的弓只要“四力半”,连零头都不到。相当于满分100分的卷子,雍正上场的话,只能考25分。 ->->也许雍正还是能拉开更重的弓的,只是我们尚未发现,但结合他一生的经历和遥控指挥军事的战绩,在武艺方面,雍正大概率真是个不及格的水平。不过,东边不亮西边亮,虽然雍正的武艺水平比较一般,但他的文艺水准还是很高的。琴棋书画,除了画画雍正可能不太擅长以外,其他三项,雍正的水平都是能拿得出手的。 ->->首先是琴。在康熙的儿子中,音乐天赋最好的,应该是老三胤祉和老十六胤禄,俩人吹拉弹唱的水平都很高,不过老四胤禛在这方面也不差。 ->->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安排老三胤祉带着大臣编了一部叫《御制律吕正义》的音乐教科书。编到关于音律的部分时,突然遇到了问题,进展停滞。于是,康熙就派人去请教南府的教习朱四美。朱四美是康熙朝的音乐高手,只可惜老头那会儿已经80多岁了,行动不便,康熙这才派人去上门请教。当时的康熙嘱咐道: ->->问南府教习朱四美,琵琶内共有几调,每调名色原是怎么起的,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这样名,知道不知道?还有沉随、黄鹂等调,都问明白。将朱之乡的回语,叫个明白些的,著一写来。 ->->可康熙刚嘱咐完就意识到了,音乐、曲调这种东西,若是派个不懂的人去请教,是根本问不明白的。于是康熙就又补充了一句: ->->倘你们问不上来,叫四阿哥问了写来。 ->->能在编音乐教材这种事上被康熙记起来,老四胤禛的音乐水平,想必应该是过硬的。而且老四也经常写诗描绘自己弹琴的场景。其中有一首《偶题》是这样记录的: ->->秋宵噭噭云间鹤,古调泠泠松下琴。 ->皓月清风为契友,高山流水是知音。 ->->雍正的这首诗,韵味尚佳,至少比起他儿子著诗的平均水平,是要高一些的。 ->->接着是棋。尽管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过雍正的棋艺水平究竟如何,但他对下棋的热情着实高涨。雍正五年(1727),外邦使臣送了他一对象牙雕刻的镶铜镀金的痰盂。雍正一看,东西属实精美,只是拿来当痰盂实在太过可惜,于是下旨要求改样。谕旨记录在《活计档》中: ->->着将此痰孟,改做大棋盒。 ->->这里的“大棋”,指的就是围棋。可见雍正对下棋的兴趣肯定不一般,因为对寻常人而言,把痰盂改成棋盒,实在有点不拘一格。 ->->最后是书。雍正的书法,我们之前也略有提及。雍正自己就说过: ->->朕早蒙皇考庭训,仿学御书,常荷嘉奖。 ->->他从小就模仿老爹康熙的笔迹,而且还经常被夸。甚至还有史书记载说: ->->圣祖最喜世宗宸翰,每命书扇,岁书进百余柄。 ->->康熙因为喜欢老四的书法,经常让老四写扇面。而老四自己也很热衷,每年只要康熙吩咐了,老四就会写上100多把扇子交上去,说留着,父亲送人时比较方便。 ->->倘若大家想要亲自辨别雍正的书法水平,我们今天到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便能看到雍正亲笔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横批“勤政亲贤”。这副对联不光字好,意思也好。君主的使命是治理天下,而不是盘剥天下。雍正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究竟做没做到自己写下的这两句话暂且不提,单看他能把这两句话挂到养心殿里,挂到自己的工作间,这般警示,也算是一种诚恳的态度了。 ->->总之,满洲传统的搭弓骑射,雍正没兴趣;汉人儒士喜爱的琴棋诗书,他倒是样样精通。 ->->…………lt;/p->显示全部信息

相关资源(PDF,TXT,电子书)

村网 国学鼎 数字追踪 车牌号查询 生活分享
桂ICP备20004708号-2